|
最近,电商圈的一些套路似乎开始“失效”了,尤其是之前炒得火热的“仅退款”模式。像拼多多这样的玩家,当时靠这招吸引了一波消费者,但这种做法让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有点失衡,结果可想而知:没玩几个月,京东和阿里就不跟了,开始重新调整策略。毕竟,扎扎实实服务自己的核心用户,比盲目追求扩张靠谱得多。
5 V% Y5 D8 t. h5 c8 N; u% M. U* N2 G( e2 u% g
+ B, W* ^6 n. U; z0 d" T' M
眼下,国内电商市场差不多碰上了瓶颈期。想要突破,基本只有两条路: * H) s8 n, ]0 N0 K' K0 _- H
, a( G9 Z8 X: [( ?" B* w
1. 出海。 像泡泡玛特,在国外的表现还不错,尤其是营收增长给资本市场打了强心针,市值都超过了1000亿港元了。不过,电商出海的难度更大,毕竟要考虑风俗文化和成本问题。尽管如此,阿里和拼多多还是试水了,能不能真正站稳脚跟,还得看后续表现。 # h. u r5 Y' B* v* B
0 `) d- ^0 {; [+ i# W5 g0 k" J% e
2. 拼补贴。 在国内继续拉新、用补贴换市场份额,这条路看着简单,但其实比出海还难。国内市场基本上已经被京东、阿里和拼多多瓜分完了,谁补贴力度大,别人就会跟进,最后只会内卷得更厉害。
7 l* M6 l6 D7 K& x1 m( i. f* a2 j I. X+ u
虽然竞争激烈,但头部电商的盈利能力倒是稳中有升。就拿京东来说,它家最新的财报显示,第三季度收入2604亿元,同比涨了5.1%,净利润更是增长了47.8%,达到了117亿元。更有意思的是,京东的季度活跃用户和下单频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两位数增长。6 P; }, e! _% n" S
( `8 G" U# a n) h }) n$ h9 e7 V
为了回馈股东,京东这次还加码回购股票,第三季度回购金额高达3.9亿美元,前三季度更是累计回购了36亿美元,占总股本的8.1%。这种“回购+盈利双增长”的操作,也让一些机构对京东充满信心。比如,摩根大通直接给出了“增持”评级,目标价定在200港元;美银证券也表示看好京东未来的表现,将目标价从173港元上调至188港元。, y* z; T7 b9 I+ J/ g
6 X) Z+ P$ U' v- B3 G+ R- o不过,市场的反应却有点冷淡。数据显示,京东的港股三季度跌了超20%,美股也下滑了12%以上。资本市场对京东的长期发展似乎还有点观望情绪。
: L8 F9 A' `+ g- M4 W5 U6 z0 E3 n; N5 O$ ^1 \ f- d. D8 r7 S f
京东的“稳中求胜”策略,可能会在第四季度继续带来利好,尤其是在家电等核心品类的补贴计划加持下。不过,能不能让市场和投资者重新提振信心,还得看后续的实际表现。0 h4 N* G7 _ t: m w! Z9 Z8 W
$ v) _" \' z9 o0 _/ F' O) a
5 l$ D7 v$ n& n% D( v2 U! D |
|